家庭,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,父母,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。每個孩子從呱呱墜地起,就無時不刻地在模仿自己的父母,“染于蒼則蒼,染于黃則黃”,父母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,對孩子今后的成長有著重大深遠的意義。以下是我在平時生活中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與想法,與大家共同分享。
一、以身作則,率先垂范
父母是孩子模仿學習的榜樣,要求孩子做到的,家長首先要做好,以身作則。當今社會信息量很大,電腦、電視、手機成為大家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,我們家長每天沉浸其中,孩子也會隨著效仿?!爸辉S州官放火,不許百姓點燈”,孩子自然不服,所謂的“教育”也會大打折扣。要想讓孩子看書,我們家長也要買書、看書。當你自己看書的時候,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在旁邊看書。所以家長要率先垂范,從自身做起,平時做人做事都要為孩子樹立榜樣,讓孩子的品德與智力良性發(fā)展。
二、平等溝通,多加鼓勵
大多數(shù)家長會認為,孩子還小,什么都不懂。其實,孩子再小,也有自己的想法,我們大人計劃好的路線,他可能表面上聽從了,但內心深處卻未必服氣。我的經(jīng)驗是將自己擺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上,和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,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,讓他樂于和我們交流,有時也讓他參加大人的一些活動。在交流的過程中,我們不僅可以掌握孩子的動態(tài),更重要的是通過平等對話喚起了孩子心靈深處的成就感與責任感。
父母的評價對孩子的身心成長至關重要,多用欣賞和鼓勵的目光看待孩子,善于發(fā)現(xiàn)他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(yōu)點,用語言、實際行動引導和支持他,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(yōu)點發(fā)揚下去。當孩子遇到困難時,不要呵斥或冷言冷語,要耐心開導,積極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,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夠解決問題,會變得越來越好。
三、積極配合,家校共育
作為家長,要勤與老師聯(lián)系、溝通,關心孩子的在校表現(xiàn),反饋孩子平時在家的學習生活習慣,有錯誤能夠及時糾正。老師也能全面了解孩子,有利于老師從孩子的個性出發(fā),尋找更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。
每個孩子都是我們雕琢出的獨一無二的藝術品,相信每個家庭都有教育子女的成功經(jīng)驗和方法,所以我們要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學習、互相借鑒,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,那就是讓孩子健康茁壯成長!
海陽幼兒園黃三班 屈子茗媽媽